快捷导航
Quick Navigation
联系我们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双碳工作委员会一届三次
2024年10月23—24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双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双碳工作委员会)一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工程机械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在江苏苏州成功举行。
本届大会以“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机械碳达峰 加快打造产业绿色低碳供应链”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协作机制,深入交流、分享、探讨工程机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机遇挑战、发展方向、技术路径和共性问题,汇集行业力量、凝聚行业共识,共同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科学稳妥有序降碳,助力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秘书长吴培国,协会副会长、双碳工作委员会会长李建友,苏州市吴中区副区长张伟,凯博易控车辆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国平,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丁焰,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乃生,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单增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新,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总监刘春朝,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邬青峰,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元松,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张宏坤,徐工集团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家文,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声军,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中星,石家庄铁道大学原副校长郭文武,中国机械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齿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伟,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秘书长助理兼会员服务部主任李春升、双碳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邸鹏远,协会副会长单位、各理事单位代表,苏州市吴中经开区、吴中区甪直镇、吴中区发改委、吴中区科技局、吴中区工信局、吴中区商务局、吴中区投促中心、吴中区科招中心、杭州市环保局等政府代表,张家口市机械工程学会,以及众多新能源工程机械主机、零配件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认检机构、用户、媒体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共商共议工程机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计。会议由单增海主持。
吴培国在致辞中对今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和当前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判,同时就行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
针对行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吴培国强调,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双碳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具体目标和举措,深入研究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指导意见以及政策,把准方向,把握节奏,制定计划、分步推动;要认真总结“十四五”时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双碳发展中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主题,瞄准关键短板发力,注重新技术、基础技术的研发和深度应用,围绕全产业链做好行业双碳工作的统筹规划,构建行业双碳创新发展生态圈,加强有关国际组织交流,不断探索建立行业双碳发展的科学、客观、合规、合法的评价机制,以持续推动双碳工作健康、高质量发展。
协会副会长、双碳工作委员会会长李建友作《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机械碳达峰 加快打造产业绿色低碳供应链》主题报告
李建友作《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机械碳达峰加快打造产业绿色低碳供应链》的主题报告。分析了国内外绿色转型发展形势,回顾了2023年至今行业围绕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推动的一系列转型措施,在绿色市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应用、绿色产业链、碳排放、标准化发展、运维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指出了当前行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扎实推进行业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强调,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信心,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机械碳达峰,加快打造产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潘国平代表大会协办单位致欢迎辞,介绍了凯博易控发展运营情况,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潘国平表示,将积极把自身最新技术成果与行业紧密结合,为行业绿色化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邸鹏远总结了双碳工作委员会秘书处2023—2024年度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并明确了秘书处2025年主要工作任务。他表示2025年秘书处将积极认真听取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与各分支机构广泛协同,在协会大平台上共谋发展,全力做好行业服务工作,促进碳达峰目标的实现、碳足迹的落地,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双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声军作《工程机械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低碳化发展指南》编制纲要说明
会上,张声军作《工程机械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低碳化发展指南》编制纲要说明。《指南》纵览行业全局,规划了“工程机械行业中长期低碳化发展路线图”,提出了行业中长期各阶段的全景发展目标,以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企业在低碳化发展中构建新型竞争力,推动工程机械高端化、绿色化及其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建友、张声军、单增海、付玲、薛晓强、刘中星、张宏坤、王欢利、张强,以及三一重机的代表共同点亮启动屏,《工程机械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低碳化发展指南》编制工作组正式启动
协会双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程机械双碳标准立项和编制工作。会议期间《工程机械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收集与管理要求》等5项团体标准正式立项启动。
李建友、王金星、张声军、刘中星、李元松、张宏坤、陆智俊共同点亮启动屏,标准编制工作组正式启动
会上,吴培国、李建友等领导分别为双碳工作委员会新增副会长、常务理事、及新会员单位代表进行了授牌、颁证。
协会副会长、双碳工作委员会会长李建友,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单增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为新会员单位颁牌
主旨发言环节由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主持,特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丁焰,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徐工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博士陆智俊,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工程机械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丁焰作《双碳背景下我国移动源减污降碳环境管理及政策趋势》主旨报告
专题演讲环节由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新主持。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乃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动研究院副院长张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电动化研究院副院长崔会喜,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永,济南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法规总监刘顺利,中国机械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主任、国家齿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总经理王伟进行专题演讲。阐释了工程机械行业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展与面临的机遇挑战等,为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思路借鉴。
济南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法规总监刘顺利作《减污降碳协同驱动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管控思路》专题演讲
中国机械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齿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伟作《主机牵引聚焦“三化” 服务工程机械绿色转型》专题演讲
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中星主持“绿色与安全”圆桌对话。嘉宾们从产业角度出发,结合在绿色制造与碳排放业务开展的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分享并探讨新发展阶段下工程机械领域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成果,为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和安全发展出谋划策。
李春升介绍了协会会员服务部的主要服务工作内容,同时对2025年协会组织参加的境外展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扎实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欣喜地看到,全行业正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探索发展新模式、创新转型升级新路径,并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干字当头、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积极稳妥推进工程机械碳达峰,加快打造产业绿色低碳供应链,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发改委:买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今天(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
近日,民政部发布《2024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第二批)公告》显示,经过初评和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终评、公示,中国工程机械工业。
【中国路面机械网 独家报道】2024年12月18日,上海微挖行业迎来了其七周年的里程碑时刻,庆典活动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心洲酒店盛大启幕。
2024年12月13日,全国智能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会暨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技术委员会会议在长安大学举行。
2024年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以下简称标准化工作组)一届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机。
市场低谷期的沥青搅拌设备行业何去何从,向何处发展,成为业内重点关注和探讨的话题。12月6-8日。
11月26日至29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1月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为96 7小时,环比增长8 79%。
各有关单位:冰雪装备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和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高。